免疫接种的目的和意义
日期:2010-05-24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361

一、预防接种的概念

  预防接种传统上是针对传染病综合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使接种对象获得对疫苗所针对传染病的免疫力,是传染病免疫预防的具体实施,是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行政行为。因此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是落实免疫规划,搞好卫生防疫、保护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策略。

  从现代疫苗学的观点,根据疫苗的作用将传染病分为疫苗可预防和疫苗难以预防两大类。一般认为,凡属人是唯一传染源,除人以外无中间宿主的某些传染病属疫苗可预防之类,如已消灭的天花和已纳入计划免疫的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乙型肝炎等;而某些人畜共患病和虫媒传染病则属于疫苗难预防之类,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布鲁氏菌病和斑疹伤寒等。从免疫学观点,预防接种制剂依其免疫学性质不同可分为自动免疫制剂和被动制剂两大类前者为疫苗类制品属于抗原,而后者为免疫血清类制品属于抗体。血清类制品包括抗菌、抗病毒血清、抗细菌毒素和抗动物毒素抗体,虽然有时也用于预防但主要是用于临床治疗。从血清类制品的治疗作用机制,杀灭体内病菌或中和体内毒素属免疫治疗,但仍有预防的含义。从流行病学观点,通常对传染病采取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等综合措施,而预防接种则是后一措施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是泛指用人工制备的疫苗类制剂(抗原)或免疫血清类制剂(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到机体,使个体和群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就广义而言,预防接种包括了所有疫苗的人群使用,如儿童计划免疫,成人常规接种和应急接种;免疫血清类制品的临床治疗和免疫预防;体内用诊断用品的使用方法等。计划免疫用疫苗只是预防接种总体疫苗中的一部分,计划免疫中的预防接种也是预防接种总体中的一部分。儿童的计划免疫是针对某些传染病采取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预防接种,它的目的更加明确、管理更加科学、措施更加具体的预防接种实施。随着疫苗学的发展,如核酸免疫、基因治疗、疫苗治疗、转机因植物食品疫苗等的应用研究已提上日程,预防接种将增加新的涵义,概念也将增加新的内容。

  二、预防接种的目的:

  预防接种的目的是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个体和群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个体和人群不受病原因子的感染和发病。预防接种的目的是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消除或消灭所针对的传染病。

  但要达到上述目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包括:

  1.要有优质高效的疫苗,这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

  2.科学正确地使用疫苗,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掌握传染病流行规律及进行疫情和免疫监测,把握疫苗正确使用的时机、对象和地域范围;熟悉疫苗的性能和贮运条件及使用方法,使疫苗成功地接种到人体,保持人群髙接种率和髙免疫成功率。

  3.严格的科学规划,精心实施,科学管理,使绝大多数地区在群体中持续保持高接种率。对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除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外,也起到了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传染源的作用,从而达到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直至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三、预防接种的意义

  人类在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方法。通过接种痘苗,全球于20世纪70年代末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伟大胜利,是预防医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预防接种为人类建立的丰功伟绩。在消灭天花的启示下,我国的计划免疫和全球的扩大免疫规划活动,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进而消灭麻疹的目标奋进。

然而还应看到差距和不足,现有疫苗可供预防的传染病不过25种,约占人类已知传染病的5%,许多传染病的预防制剂有待开发。况且现有疫苗的预防效果也有局限性,如对一些虫媒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防制还要靠杀虫、灭鼠和控制动物传染源;对于肠道传染病还要靠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只靠接种疫苗难以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这些传染病。同时还必须看到,即使接种同一种疫苗,由于个体的免疫功能有差异,每个人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尽相同;即使有同样的免疫水平,由于个人的卫生观念不尽相同,所受感染微生物的程度有差异,预防效果也不会相同。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和任何情况下都应强调卫生保健意识,提高人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始终把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预防接种工作全面重视起来,才能收到卫生保健、防病灭病的最终效果。
大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分别按计划接种了许多疫苗,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抗体浓度降低或根本没有。仍然有发生传染病的可能,因此,在校大学生要重视接种“甲肝,乙肝,麻风腮三联疫苗”。

核发:admin 点击数:361 收藏本页
分享到